澜沧江畔小康歌[组图]
——勐罕镇曼搭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岩香甩印象
西双版纳新闻网 编辑: 2014年05月26日 00:00
本报记者/汪涛 李玉洁
椰风送爽、胶林吐翠的澜沧江畔,一位村干部倾心服务群众、引领群众奔小康的动人故事广为传颂。
一个月朗星稀的夜晚,大青树和橡胶林掩映的傣家竹楼里,阵阵欢快的章哈悠扬回荡:“曼搭村,好地方,一年四季瓜果香。领头人,岩香甩,带领我们奔小康。勤服务,解民忧,胶壮苗齐好风光。重清廉,抓文明,和谐新风荡村寨……跟支书,大发展,日子如花永飘香。”
寻着傣家人悠扬动听的章哈,景洪市勐罕镇曼搭村委会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岩香甩那一串串动人的故事,如珍珠般清晰映入脑海,让人倍受感动。
打造农村发展的“火车头”
走进曼搭村委会,广袤的乡野一派生机盎然。从一望无际的橡胶林到摇绿荡翠的香蕉园,从碧绿如茵的冬早蔬菜地到绿荫环绕的傣家村寨,一张张舒心开怀的村民笑脸、一幢幢宽敞时尚的傣家新民居、一辆辆轻快穿行的农民私家车……无不展现着美丽乡村建设的丰硕成果。给人留下更加难忘印象的是,共产党员家家户户挂党旗,鲜艳的党旗飘扬在美丽村寨,构成了一幅别样风景。
“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这是岩香甩经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他身体力行,带头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各项要求,履行班长职责,抓好村“两委”班子自身建设,带头学习,提高班子自身素质,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他坚持用制度规范党建工作,积极组织实施领导干部包村、包户抓党建责任制;坚持“两委”班子每周一次碰头学习,提高班子成员的政治理论和政策水平,加强政治修养,锤炼党性,使村“两委”成为引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坚强战斗堡垒。党组织的战斗力、向心力、凝聚力明显增强,成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排头兵。
2011年,景洪市重点旅游文化项目“楠景新城”落户勐罕镇,需征用曼搭村110亩集体土地。为确保项目建设顺利实施,岩香甩带领村“两委”成员深入征地第一线,现场锻炼班子成员服务群众、解决问题的水平和能力。岩香甩向村民耐心讲解征地政策,共同探讨补偿方案,最大限度地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针对土地征用存在的问题,岩香甩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积极向上级汇报有关情况,争取到新的补偿政策,使广大失地农民获得了更多利益。
有着9个党支部、113名党员的曼搭村,是农村党员人数较多的村委会。如何让这些党员成为农村经济发展、广大农民致富的带头人,岩香甩进行过深深思考。经过深思熟虑,他大胆创新党建工作,把党建工作进行量化,积极开展党员双目标管理、党员联系贫困户制度、党员相互帮带等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党员的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和创新意识,推动农村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中建功立业。通过不懈努力,一大批农村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成为了引领农村经济发展的带头人。同时,岩香甩把一批具有开拓创新精神、文化水平较高、致富能力较强的青年农民吸收进党组织,为党组织输送了新鲜血液,党员队伍结构呈现出知识化、专业化、年轻化特点,使党组织充满了生机活力。
强有力的党建工作,使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党组织带领群众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升。抓党建促进了美丽乡村建设,促进了乡村文明和谐。曼搭村经济发展日新月异,村民生活文明富裕,村容村貌整洁美观,村务管理民主透明,实现了“民富、村美、班子强”。岩香甩卓有成效的工作,得到了上级党委的充分肯定。他连续3年被勐罕镇党委授予“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曼搭村党总支也连续3年被勐罕镇党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构筑增收致富的“康庄道”
岩香甩指导村民种植香蕉苗
岩香甩深有感触地说:“村民把我们推选上来,我们就要对得起群众的信任,当好人民群众的主心骨,带领大家发展经济,增加收入,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如何带领群众增收致富?岩香甩简要概括为“念好三字经”,即:巩固提升支柱产业橡胶、大力发展新兴产业、鼓励群众做好服务业。就是这个“三字经”,让曼搭村农民增收的路子不断拓宽,收入节节攀高。2013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首次突破万元大关,达到了10830元。
在曼搭村具有支柱地位的橡胶产业,9个村民小组的橡胶总面积仅10083亩,人均面积不足3亩。岩香甩提出了“变一棵树为两棵树”的工作思路。他邀请农科人员深入村寨,培训农民熟练掌握施肥、新割制、病虫害防治等新技术。近年来,全村橡胶病害发病面积不断减少,出胶率不断提高,经济效益不断提升,群众获得了可观的效益。
岩香甩还积极引导群众,利用曼搭村热区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冬早蔬菜产业,创建勐罕镇果蔬生产基地。通过几年的努力,曼搭村无筋豆、南瓜、茄子等冬早蔬菜种植面积达5000至6000亩,杂交玉米种植面积3000亩左右。不少农民还到外面承包土地,壮大冬早蔬菜产业,冬早蔬菜产业成为了农民增收致富的新亮点。此外,曼搭村群众还大力发展以黄牛、生猪为主的生态养殖业,不少群众还外出承包傣楼建筑,每年至少有300人长时间外出施工,经济收入不菲。
岩香甩还鼓励群众做好香蕉产业的服务。近年来,曼搭村7700多亩土地都出租给了香蕉种植者,很多村民闲暇时间多了起来,而对于香蕉种植者来说,香蕉种植、管理的劳动力资源却十分稀缺。岩香甩引导群众,在自己出租的土地上做“文章”,搞好香蕉产业服务。如今,全村每年至少有2500多位村民被聘,进入香蕉种植基地劳动,成为了农民增收的又一个重要渠道。
在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同时,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成为了岩香甩瞄准的又一个目标。2009年,云南省旅游“二次创业”重大建设项目———楠景新城落户勐罕镇,曼搭村110亩鱼塘被征用,得到459万土地补偿费。一些人主张把这笔补偿金分给村民。岩香甩带领村“两委”班子集体研究后认为:这笔补偿金不能分,要用来发展集体经济。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得到了全体党员和多数村民的赞同。于是,他们用这笔补偿金中的250万元购买了212亩即将开割的橡胶,使村集体胶地增加到了492亩,成为村集体经济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他还建议被征占土地的村民小组,把补偿金中的15%至20%预留作为集体资金,用于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确保每个村民小组都有集体经济。很多村民小组从无到有,积极发展集体经济。到2013年,曼搭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170万元。不断发展壮大的集体经济,解决了村委会“无钱办事”的难题。村“两委”班子在群众中的威信不断提高,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
近年来,岩香甩等“两委”班子成员通过有关决定,从村集体经济收入中,拿出相当一部分资金,用于补助各村民小组文化活动室、道路、篮球场、垃圾池、公厕等基础设施建设;每年安排5万元资金,用于举办农科技术、财务管理、文化发展等培训。同时,还有计划安排村民代表到经济发达地区学习考察,使村民们开阔眼界,提高勤劳致富技能。对于考取本、专科大学的村民子女,村委会也从村集体经济中拨出专款,分别一次性奖励1000元和500元;对残疾人和60周岁以上老人,每人每季度给予100元生活补助。曼飞龙村民小组68岁的波温罕老人从村“为民服务窗口”领取到100元的生活补助后,高兴地说:“想不到我这个老农现也能领‘退休工资’了,感谢党,感谢政府!”
- 相关阅读:
勐腊成立群众廉政文化暨民间传统文艺队[图] 2012-11-30
“3+2”=平安和谐发展[图] 2014-12-31
象明乡开展“禁毒·廉政”宣传 2015-07-12
清水长流润傣乡 ———勐罕镇曼搭村委会创建廉政文化进农村纪实 2014-03-13
勐腊县扎实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组图] 2014-03-30
曼搭村委会被授予省级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 2014-04-07
以岩嫩为尺做合格的纪检监察干部 2014-04-20
布朗山乡党建工作取得新进展 2013-01-03
繁荣文化事业 保障群众权益[组图] 2014-06-04
景哈:四举措刹“四风” 2014-06-11
与樱花相约…
好吧,让我们也以同样…